咨询中心banner
Knowledge 科普知识
当前位置 : 
Knowledge / 科普知识

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一段充满惊喜与责任的特殊旅程。科学、合理的营养摄入,不仅是送给宝宝的第一份珍贵礼物,还也关系乎着孕妈妈自身的健康与舒适,是胎儿健康成长无可替代的基石。

面对“一人吃两人补”,很多准妈妈难免困惑:到底该怎么吃?补什么?哪些传言可信?为了帮您扫清迷雾,安心度过孕期,今天我们将从孕期必补的四三大核心微量营养素、实用易懂的日常饮食原则以及必须绕开的常见营养误区这三个方面,为您系统梳理一份科学、实用的孕期营养指南。让我们一起,用知识赋能,为爱保驾护航!


图片

一、孕期必补的

4大核心微量营养素

图片


叶酸:从孕前3个月开始,每天补充0.4毫克,并至少持续到怀孕后的头三个月。这能覆盖胎儿神经管发育的黄金时期。当然,如果能贯穿整个孕期持续补充,将为母婴健康打下更坚实的基础。妊娠前3个月开始到孕后三个月或者持续整个孕期补充(0.4mg/d),可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(如脊柱裂),日常可多吃菠菜(清炒菠菜)、动物肝脏(每周1-2次,如鸡肝粥)、豆类等食物。


铁元素:怀孕后,妈妈身体的血液量会大大增加,就像要“扩建仓库”一样,对铁的需求量自然也翻倍了。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核心“原料”,如果补充不足,妈妈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,这不仅会让妈妈自己感到疲惫,更关键的是,输送给宝宝的氧气和养分也会不足,从而影响到宝宝大脑这个重要器官的发育。孕期血容量增加,铁元素需求翻倍,缺乏易导致缺铁性贫血,影响胎儿脑部发育,建议多摄入瘦的红肉(番茄炖牛肉、菌菇里脊肉汤)、动物血及肝脏(猪血豆腐汤、清炒猪肝),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铁剂,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,促进铁的吸收。

图片


钙元素:进入孕中期,宝宝迎来了成长的“猛长期”,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就像搭建高楼,急需大量的“砖石”——钙质。妈妈及时补充充足的钙,就是为宝宝这座“小房子”打下最坚固的根基。孕中期后胎儿骨骼和牙齿发育加速,需充足钙质,每日推荐摄入800mg(整个孕期),可通过牛奶、豆制品(如:豆腐)、深绿色蔬菜(如:清炒芥菜、荠菜炒鸡蛋)、藻类蔬菜(如清炒海带丝、紫菜蛋汤)获取,避免因缺钙导致准妈妈腿抽筋。


DHA:俗称“脑黄金”,能促进胎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,孕20周至出生前,DHA会持续大量沉积在大脑及视网膜,直至胎儿出生后仍会继续(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补充)。可从深海鱼(如三文鱼、鳕鱼,每周2-3次,注意彻底煮熟)、坚果(如核桃)、藻油中获取。


图片

二、孕期饮食3大基本原则

图片


1.食物多样、合理搭配:

每天保证谷薯类(如大米、红薯)、蔬菜水果、鱼禽肉蛋、奶类豆类等食物摄入,避免不偏食或食用单一食物,多选择比如用杂粮饭(如:二米饭)代替部分白米饭,增加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摄入,缓解孕期便秘和维护肠道健康。


2.控制总量,避免过量:

孕期体重增长需合理(根据孕前身体质量指数,找到对应的增长范围如下表),过量易引发妊娠期糖尿病、高血压等,避免大量食用高糖(如蛋糕、奶茶)、高油(如油炸食品)、高盐(如腌制品)食物。

图片


3.食品安全:

不吃生或未煮熟的食物(如生鱼片、溏心蛋),避免感染李斯特菌;不喝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,不吃发芽土豆、未成熟的木瓜等可能危害胎儿的食物。


图片

三、孕期营养常见误区

图片


误区1:“一人吃两人补”,要多吃:孕期并非吃得越多越好,关键是“吃对”,过量饮食反而增加身体负担,影响母婴健康。

误区2:孕期不能吃水果: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但需控制量(每天200-350g),避免因过量摄入果糖导致血糖升高、体重增长异常等,尤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(如苹果、柚子)。

误区3:靠保健品代替日常饮食:保健品不能替代天然食物,均衡饮食是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,如需补充营养剂(如铁剂、钙片)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避免盲目补充。

孕期营养是胎儿健康的“基石”,孕期妈妈们应结合自身情况,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,用科学的营养管理,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发生风险,为宝宝的健康未来打下坚实基础。科学、合理的孕期营养不仅关系到胎儿的正常发育,也影响着母亲的身体状态和长期健康。每一个营养选择,都是给宝宝的第一份珍贵礼物。建议准妈妈们注重膳食多样化,适当补充关键营养素,保持适度运动,并定期进行营养评估,让爱与科学同行,共同守护新生命的健康成长。


参考文献

[1]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 WS/T 801-2022,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[S].2022.

[2]中国营养学会.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22. 

[3]杨月欣.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(第二册)[M].北京: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2019.

[4]中国营养学会.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23.

[5] 葛可佑.中国营养科学全书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.2004



图片

END



作者:王丽

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

产科主管护师 注册营养师 公共营养师


审稿:王静

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服务与创新发展部副部长





上一篇:哺乳期妈妈的钙营养
下一篇:奶及奶制品——聚焦“一老一小”的科学选择与饮用指南

营养科学信息资源库

营养科学
信息资源库

中国营养界官微

中国营养界
官微

中国好营养科普官微

中国好营养
科普官微

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服务号

注册营养师
服务号